【安防知識網】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智能建筑的發(fā)展和完善提供了技術支持。而隨著人們安全防范觀念的深化,聯網報警系統(tǒng)的建設已成為當今智能小區(qū)建設的重點,該系統(tǒng)的完善與否也已成為衡量智能小區(qū)環(huán)境的重要依據之一。
智能小區(qū)中,一個完整的聯網報警系統(tǒng)主要包括:用戶本地報警系統(tǒng)、報警技術中心以及連接二者的數據交互信道。
用戶本地報警系統(tǒng)通過數據交互信道將報警信息發(fā)送給聯網報警系統(tǒng)的報警接收中心,報警接收中心對所接收的報警信息進行處理,判別確認警情后立即報警并采取相應措施,系統(tǒng)全貌見下圖。
聯網報警系統(tǒng)圖
2、用戶本地報警系統(tǒng)
用戶本地設備由控測器、報警控制器、信道(指探測器與報警控制器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的電氣連接,如:有線連接、無線連接等)組成,具體的安裝位置可根據相應的用戶需求進行選擇。
2.1 探測器
(l)室內感知探測器
?、贌岣屑t外線探測器:
有分子型和熱能型兩種,用來偵測人體活動。能將報警信號傳給控制主機,也可進行現場報警。
②偵光式行動探測器:
利用兩個光電池或光電晶體等組成的差動檢知裝置檢測出周圍光線的微量變化。能將報警信號傳給控制主機,也可進行現場報警。
?、鄢暡úA扑樘綔y器
可以對大面積的窗戶玻璃進行防范,當玻璃破碎以后,該探測器能夠將報警信息傳送到控制主機。
?、芪⒉ㄎ矬w移動探測器
利用超高頻無線電波的多普勒頻移來進行偵檢,適合于開放式空間或廣場,檢測到警情時,能將報警信號傳給控制主機,也可進行現場報警。
⑤超聲波物體移動探測器
利用多普勒效應檢測出是否有物體移動,檢測到警情時,能將報警信號傳給控制主機,也可進行現場報警。
⑥接近式探測器
有電磁式、電容式及光電式三種。大多用于防盜系統(tǒng),可作定點檢測。檢測到警情時,能將報警信號傳給控制主機,也可進行現場報警。
?、哒饎犹綔y器
有機械慣性及壓電效應式兩種,用于檢測震動,檢測到警情時,能將報警信號傳給控制主機,也可進行現場報警。
(2)周界探測器
周界探測器是較特殊的一類探測器。它由若干種能夠感知周界被侵入的探測器組成,稱之為“電子籬笆”。周界探測器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如隱蔽式和可見式,無源被動式和有源主動式,空間式和線式等等。周界探測器可將報警信號傳給控制主機,也可以進行現場報警。
[nextpage] 2.2 報警控制器
報警控制器位于用戶端,可對用戶進行布、撤防。當處于布防狀態(tài)時,探測器處于工作狀態(tài),若有警情觸發(fā)時,與主機相連的警鈴會發(fā)出警報。每個回路終端采用了防破壞功能,對于任何試圖剪斷或短路電纜式的破壞行為均可立即引起報警。有些產品可在發(fā)生報警時,觸發(fā)啟動相關防區(qū)的攝像機??刂浦鳈C可將上述信息(包括圖像)通過通信通道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報警接收中心傳送。上報信息可設置為雙重報告、自備報告、分類報告三種形式。
2.3 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根據用戶本地報警系統(tǒng)和報警接收中心之間的連接方式可分為有線連接和無線連接。有線連接可以采用報警專用信道來實現,也可采用TVX視頻或通過PSTN、DDN、ISDN或X25等公用網絡來實現。專用信道無線連接可采用報警專用無線電,也可利用其它無線網,如公共移動通信網等。目前國內報警系統(tǒng)的數據交互信道大部分采用PSTN、報警專用線路和報警專用無線電,但其他幾種連接方式亦開始有較廣泛的應用。
3 聯網報警接收中心
3.1報警接收中心的功能
對于一個報警接收中心來說,主要應具備以下幾種功能:
(l)接警報功能
報警接收中心軟件可以接收客戶端發(fā)來的報警報告,在顯示的同時,自動以聲、光等方式向中心操作人員報警,使警情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2)處警功能
當接警軟件發(fā)出報警后,接警人員可以根據軟件提供的用戶資料信息調動 110或自己的處警人員出警到案發(fā)現場并處理警情,實現技防與人防的有機結合。
(3)管理功能
報警接收中心可以按照用戶要求和實際需要對入網用戶進行管理,提供開、關機服務,根據各種狀態(tài)報告判斷前端設備與控制主機的工作情況等。
(4)綜合協(xié)調調度功能
客戶端的前端設備不僅能提供防盜、防搶信息報告,而且可以提供火警和緊急情況報警。這樣對于報警接收中心來說可以根據用戶報警信息來調度或告知119、110、12O等緊急情況處理單位,對相應情況進行處理。因為報警接收中心可以實時接收處理報警信息,其事故處理能力大大加強。
3.2 報警接收中心的建設
報警接收中心是整個報警網的核心部分,因為報警網為星型拓樸結構,所以一旦報警接收中心癱瘓,整個報警網將隨之而癱瘓。因此,如何從技術上保證報警接收中心的正常、穩(wěn)定的運行,成為聯網報警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問題。
(1)報警信息的接收處理
從主機上報信息的接收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來看,它相當于計算機數據采集系統(tǒng)的一個標準應用,可以采用接警機,也可以采用調制解調器加接警軟件。從一般的數據采集系統(tǒng)來看,整個系統(tǒng)大體分為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兩部分。目前報警接收中心運行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種是將報警接收中心的報警信息接收和處理功能分開,在中心設單獨的接警機接收報警信息,再有一臺或多臺PC做為管理機與接警機通過串行通訊的方式相連,接收接警機發(fā)送的報警報告和其它各種狀態(tài)報告,執(zhí)行數據管理、警情處理等功能。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它將接警部分和警情數據處理明確地分為兩部分,并且在不同的設備上運行,平衡了系統(tǒng)運行的負荷。此種模式對管理機的數據處理能力的要求不是太高,而接警部分的任務又是由硬設備直接完成,使得整個系統(tǒng)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較好,但這種構成模式也存在一個問題,即接警機成為了整個接警系統(tǒng)的關鍵設備,一旦接警機出現故障,整個報警網將隨之癱瘓,并且由于接警機價格昂高,中心建立投資也隨之增大。
第二種模式為報警接收中心不設接警機,用一臺或多臺PC,每臺PC帶一只或多只調制解調器,報警接收中心不另設管理機。此種模式下,PC上的接警軟件應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與管理能力。其優(yōu)點是投資較少,系統(tǒng)配置靈活,規(guī)模可大可小,最小系統(tǒng)僅為一臺PC加幾只調制解調器。該模式下隨著整個報警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中心可以通過增加PC、調制解調器和電話線的數量,提高接警能力。但在此模式下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由于每一臺PC都有性能上的限制,PC在信息接收和處理上存在資源爭用問題,會導致軟件對于警情數據的管理功能不太強,即該模式在單臺PC上運行時存在性能瓶頸。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另設管理機的方法解決資源爭用問題,但投資費用也將隨之增大。我們應根據聯網報警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適當的模式。
[nextpage] 4 報警接收中心的組網方案
4.1對等網方案
結構圖1
此方案運用于中等規(guī)模的報警網,因為每一臺PC機可連接的Modem的數目是一定的,而擴大規(guī)模可用增加 PC的辦法來解決。將每一臺 PC都連入局域網,使PC與PC之間具備數據通訊的基礎,這樣可以在軟件上實現每臺PC之間的主機上報數據和用戶數據的同步,每臺PC互為熱備份,既可以平衡系統(tǒng)負荷,又可提高系統(tǒng)運行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但由于對等網的性能限制,在此方案下掛在局域網內的PC機不宜過多(一般不應超過五臺)。
4.2 網絡服務器方案
結構圖2
此方案適應于中大規(guī)模報警網,系統(tǒng)局域網內設服務器,主機上報信息數據庫存放在服務器(Server)上,相關處理也由服務器來完成,PC作為客戶端負責主機上報數據和數據處理任務的提交,從而真正解決了系統(tǒng)在信息接收和處理上存在的資源爭用問題。只要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允許,系統(tǒng)內加入的PC的數量可以很多,但此方案成本較高。
4.3 分布式系統(tǒng)方案:
結構圖3
此方案成本較高,適用于大型或特大型報警網。本方案將各個數據處理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細化,在報警中心組成一定規(guī)模的局域網,對加入到局域內的計算機設定不同任務。從而進一步平衡系統(tǒng)負荷,達到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的目的。
5 結束語
智能小區(qū)方興未艾,前程似錦。安全技術防范系統(tǒng)是智能小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tǒng)的完善與否也已成為衡量智能小區(qū)環(huán)境的重要依據。筆者認為各智能小區(qū)可根據各自的規(guī)模大小選擇報警中心的組成方案,綜合考慮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及經濟上的可行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組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