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硅谷“三部曲”中,第一個做好技術、產品,“做精”;第二步,走向資本市場,獲得資本的支持;第三步“做大”,成為龍頭企業(yè)。國內很多企業(yè)一開始就希望“做大”,變得不專不精。再加上中國制造的負面印象,在海外很難讓人認可你是一個高端品牌。為了做大量而降低價格,品牌印象也形成了,品牌的風格、文化、市場定位已經形成,很難再提升品牌的定位。而先“做精”并不難。英飛拓在上市之前,既沒有風投,也基本沒有銀行貸款,都是自己一路一分錢逐步積累起來的。為何可以做到這點?因為走高端品牌,利潤比較高,這樣就有錢來支持研發(f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盡管銷售人員會抱怨價格不好賣,但只要守住價格還是可以賣產品,如果你拉下價格,很難再提上去。由于利潤有限,企業(yè)就缺錢投入研發(fā),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只能走到低端市場。
做精在產品生產中體現的就是做核心產品。開始做產品,就要從核心產品做起,而且選擇做高端的產品。核心產品即使貴一點,用戶也還是愿意選用。我們在開始做安防產品開發(fā)的時候有考慮過,如果一開始做攝像機、DVR的話,量很大,但是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最后演變成賣白菜,同時,也不可能去幫客戶設計一套系統(tǒng)。在模擬時代矩陣是核心,如果能把矩陣做好,可以證明品牌是高端品牌,可以做系統(tǒng)。生產光端機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早期做光端機不僅利潤高,還可以打造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