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分割器有四分割、九分割、十六分割幾種,可以在一臺監(jiān)視器上同時顯示4、9、16個攝像機的圖像,也可以送到錄像機上記錄。四分割是最常用的設備之一,其性能價格比也較好,圖像的質量和連續(xù)性可以滿足大部分要求。九分割和十六分割價格較貴,而且分割后每路圖像的分辨率和連續(xù)性都會下降,錄像效果不好。另外還有六分割、八分割、雙四分割設備,但圖像比率、清晰度、連續(xù)性并不理想,市場使用率更小。
另一類為多工畫面處理器(Multiplexers),也成為圖框壓縮處理器,是按圖像最小單位--場或幀,即1/60秒(場切換)或1/30秒(楨切換)的圖像時間依序編碼個別處理,按攝像機的順序依次錄在磁帶上,編上識別碼,錄像回放時取出相同識別碼的圖像集中存放在相應圖像存儲器上,再進行像素壓縮后送給監(jiān)視器以多畫面方式顯示。這種科技讓錄影機依序錄下每支攝影機輸入的畫面。每個圖框都是全畫面(若系統(tǒng)只單取一個圖場,其解析度就會縮減成一半),故在畫質上不會有損失。然而畫面的更新速率卻被攝影機的數(shù)量瓜分了,所以會有畫面延遲的現(xiàn)象。如果要錄10支攝影機的畫面,每支攝影機每秒只能取3個圖框。雖然回放時每秒仍然有30個圖框,但卻不是30個不同的圖框。當使用多工處理器時,每秒鐘可錄下來的圖框數(shù)會減少。市面上不難看到圖框處理器接16支以上的攝影機,并與960小時長時間錄放影機連接。這種組合方式會造成每幾分鐘才錄一個畫面的結果,與其他方式相較顯得較沒效率。多工處理器與畫面分割器的優(yōu)缺點畫面分割器可以實時監(jiān)視畫面動作,沒有延遲現(xiàn)象,錄像時是將四畫面組成一個視頻信號進行錄像,錄像回放時也是以四分割的方式實時回放。
有些產(chǎn)品可以進行電子變焦(Zoom)式的放大處理,但其像素少且清晰度大幅下降,以致于沒有意義,故可認為它不能大畫面回放。Multiplexers由于不損失畫面像素但損失了時間,因此錄像回放時會產(chǎn)生延遲現(xiàn)象,動畫效果強烈,所看到的畫面是不連續(xù)的,回放時可以分割回放,也可以大畫面回放。由上分析Quad的優(yōu)點是無丟失記錄,取證效果好,缺點是不能不能大畫面(在不犧牲像素的境況下)回放,而多工處理器Multiplexers是回放功能好,能大畫面回放,也能多畫面回放,缺點是丟失圖像,產(chǎn)生動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