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站在公有云與私有云的十字路口,是向左走使用公有云,還向有走使用私有云,你是否很迷茫?本文從五個方面講解決如何取舍公有云與私有云。
1.易用性
對于新技術,新方法,使用的難易性是人們接受程度的考驗?,F(xiàn)在的公有云技術要求IT團隊學習新的詞匯和新操作實踐。無可爭辯,這是云快速采用的一大障礙,但要想清除這一障礙,路途卻很漫長。
私有云技術堆棧承諾的就是實施路徑更簡單,可以邊進行邊操作。為了擴大私有的采用范圍,IT采購者應該尋找更易上手的產品,沒有安裝和運行的負擔,同時緩解了長期支持的負載。
2.安全政策控制
關于公有云使用,呼聲最高的就是數(shù)據(jù)安全問題。雖然公有云基礎設施能夠更好的確保安全性,但這些實施都要依賴于新安全模型,而且要求應用不能使用API和工具。
隨著組織面對越來越多的合規(guī)壓力,他們應該尋找一種解決方案,可以給他們的云基礎設施提供物理上的網(wǎng)絡。從本質上講,私有云是單一的租戶,提供了清晰的分界點。而這一物理網(wǎng)絡可通過物理安全設施得到保護,確保完全隔離——從軟件定義的安全組和安全策略到定義下一層堆棧。
物理網(wǎng)絡簡化了安全實踐的實施,不需要完全重新修改安全方法,確保了IT團隊集中精力在更有影響力的地方。
3.成本可預測性
雖然即用即付的云基礎設施給IT帶來了全新的經(jīng)濟消費模型,但當預估一下到了月底要付費多少時,許多組織都膽怯了。IT的預算都是提前一年的,然而多損害的計費使項目容量圖變成可預估的預算,這是一場艱難的戰(zhàn)斗。
另外,影子IT運維人員和開發(fā)人員會引起重大的預算挑戰(zhàn)。當月底時,無法預期的帳單到來時,這就踩到IT部門,甚至整個組織的底線。
傳統(tǒng)的私有云基礎設施部署在本地,而且解決這一帳單問題。部署在所需硬件的最頂層,傳統(tǒng)的私有云給組織提供了一個不可擴展的資源池,這使得預算更容易計算,但卻失去了即用即付的經(jīng)濟性,也消除的云基礎設施曾承諾過的敏捷性。
組織應該尋找一種理想的實施方案,它提供了一個一致的、可預測的計費方法,以及彈性添加和刪除資源的能力和能力池。
4.與現(xiàn)有的IT基礎設施集成
為了維持現(xiàn)狀,許多組織在現(xiàn)在有的數(shù)據(jù)中心基礎設施上做了大規(guī)模的投資,包括負載均衡、IDS/IPS、SAN、數(shù)據(jù)庫基礎設施等等。但這些遺留網(wǎng)絡往往都有很久的歷史,所以IT部門在做投資上就會有猶豫。
公有云提供了一種功能,可直接連接這些遺留網(wǎng)絡,但這些連接常常會影響到私有數(shù)據(jù)中心的經(jīng)濟效益,以及一固有的問題。
本地私有云具有靈活配置的功能,曾被視為是連接遺留基礎設施和現(xiàn)在云環(huán)境的最簡單方法。但這些本地產品銷售缺失了一些彈性基礎設施的優(yōu)勢,且需要資本投資。
考慮到供應商與客戶的直接連接,當前組織應該考慮在本地集成設備上部署托管私有云基礎設施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容量管理就成了供應商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設法消除最初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本支出,并且在交付直接連接云基礎設施的同時,確保物理擴展性與彈性功能。
5.彈性功能
云基礎設施的一個顯著能力就是彈性功能。由于需求性,這一點也得到了公有云供應商的肯定。但在私有云技術堆棧中,彈性功能并沒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在傳統(tǒng)的本地私有云中,交付彈性功能會產生一個獨特的挑戰(zhàn),即容量由組織部署的基礎設施唯一掌控。在本地私有云中增加容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金融、采購、數(shù)據(jù)中心運營和IT,而且可衡量的時間比較長,通常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
企業(yè)IT采購者一直在尋找這樣的供應商,他們既能交付頂級的私有云基礎設施的屬性,又能提供彈性資源和價格。
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不是一個零和博弈,組織最終可以而且應該結合使用私有、托管私有和公有基礎設施。每一個解決方案都解決了特定的業(yè)務需求和使用案例。結合使用才能真正達到云所承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