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本來就能看到紅外線!它本來就對紅外光有感應,不信,拿支黑白攝像機,關掉電燈,拿個紅外燈一照,影像不就出來了!那彩色CCD為什么看不到紅外線?事實上,彩色CCD也看的到紅外線,就是因為它能感應到紅外線,會干擾到D.S.P(影像處理主芯片)的運算,導致”偏色”,因此,得想個辦法,讓它不能接收紅外線,方法就是:讓CCD戴上”太陽眼鏡”,只是人戴的太陽眼鏡是隔離紫外線,而CCD戴的是隔離紅外線,這就是彩色CCD上頭黏的那片濾光片.
這是濾光片對每個波長光的穿透率,橫軸是波長,以奈米(nm)表示,縱軸是穿透率,我們看到從380nm-645nm穿透率是約93%,剛好就是可見光的范圍(紫-靛-藍-綠-黃-橙-紅),就是彩虹的顏色嘛!600多nm是紅色光,在它往右以”外”,就叫”紅外線”,是”紅色以外的光”不是紅色的光,因為眼睛已經(jīng)看不到了,再來,380nm左右我們眼睛看到的是紫色,在380nm往左以”外”,就叫”紫外線”,眼睛一樣看不到,但會照傷我們的皮膚,讓青藏高原同胞曬的黑黑的,臉頰紅紅的.
話扯遠了,從上圖我們看到,濾光片已經(jīng)把紅外跟紫外光擋掉了,只??梢姽膺M來,所以,彩色CCD就看不到紅外線了.
那黑白CCD為什么不加濾光片,難到它不怕色干擾嗎?呵呵!黑白攝像機本來就沒顏色,何來”色”干擾?
所以在早期,紅外線攝影機就是用黑白攝像機,加上紅外投射燈就行了.
后來彩色攝像機越來越普遍了,總不能白天用彩色攝像機,到了晚上再用黑白攝像機打紅外燈吧,這就重復投資了,了解了上頭的道理,就有人想出個方法:當有光線時用彩色攝像機,當沒光線時,把CCD上頭那片濾光片拿掉,再打上紅外燈,這不就得了!”日夜型紅外線彩色攝像機”就這樣出來了!,這很像讀書時去辦公室找老教授,他在看書時戴個老花眼鏡,抬頭看你時就把眼鏡往頭頂上挪開,就是這個動作(我也快有了,呵呵!).
所以,上頭那種攝像機,在CCD前裝了個機械結構,用電磁閥把濾光片拉開或推回去,在作動時聽的到”喀察”一聲.
說到這里,學過光學的人必注意到,CCD有濾光片跟沒濾光片,光線折射率會不一樣,把濾光片拿開,打上紅外光,折射率又會因波長不同會有些差異,這加起來就會造成焦點偏移,就是”失焦”,因此,剛剛所說的,不能只把濾光片移開,還得補上一片鏡片來調整折射率,也就是一片濾光片跟一片普遍鏡片在抽換..
這種“日夜型紅外線彩色攝像機”是日本人搞出來的,實在太貴了,想仿嗎,模具貴又怕被告,就有些天才老板干脆就把濾光片拿掉了,不就看的到紅外線嘛!,怕色干擾,那就用在室內(nèi)啊,有些偏色?便宜嘛!干麻計較那么多,這叫””彩色室內(nèi)日夜型紅外線攝像機”
老是這樣蒙也不是辦法,后來有人想到辦法,依舊從濾光片下手,搞出這種濾光片:
看到?jīng)],“關大門,開小窗”讓850nm那段紅外光漏了進來,所以在晚上沒燈光時,只要打上850nm的紅外光,CCD就看的到了,這招真是既省錢又方便,換個濾光片就行了,只是要注意!不是隨便拿個紅外線投射燈就行了,必須是850nm的!但是因為850nm跟可見光波長很近,850nm投射燈常會產(chǎn)生少量可見光成份,看到的是紅色的,那就是”紅爆”的來源.
紅外線夜視問題解決了,在來是白天的問題了,既然那濾光片會讓850nm的紅外線漏進來,就會產(chǎn)生色干擾,也就是”白天偏色”的由來,這只能用軟件來調整DSP的程序,盡量減少色偏,誰說沒色偏,肯定是吹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