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魂”以人為本
智慧城市的一個本質特征需要以人為本建立"智慧之魂",也就是說,智慧城市的"智慧"有什么樣的特質?特別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有什么樣的特質?我提出一個概念叫"意義",最近新經濟學會在做年度報告的時候還提出這樣這個概念就是"以意義為核心的互聯網",這個是大數據時代的一個本質的特征。
城市建設理念是為服務賦予“意義”不僅是建立在功能和價值基礎上(例如盲目追求GDP導致生態(tài)惡果、工業(yè)病)
我們過去的城市他的價值觀建立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之上,就是建立在功能和價值基礎上,那么我們引起誤導的是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城市往往把聚焦點仍然集中在功能上或者價值上,這個功能和價值需要不需要,當然需要,包括硬件建設包括創(chuàng)造GDP這些都需要的,但是智慧城市的特殊性體現在什么地方?它不同于以往城市的價值取向在于什么?我認為在于意義上,智慧這個詞其實就是指意義,也就是說有意義的才叫智慧。舍恩伯格寫了一本書叫《刪除》,大數據上來趕緊刪除,怕數據多了以后反而判斷問題判斷不清楚,腦子弄迷糊了,所以說我們僅憑數據多還是少很難說是智慧還是不智慧,但是有一個標準我們一下就能夠搞清楚,就是如果你這些數據能夠使你更加有意義,能夠把握事物的意義,那么你就會變得更加智慧,如果說把握不到意義,那么就有可能不僅不是智慧,而且會走樣,這就是施恩伯格提出的道理。
城市建設理念是為服務賦予意義,我們過去說的服務都是說提供價值,只是說要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比如說服務與生存發(fā)展需要,那么智慧化的生產服務,除了要服務生存發(fā)展需要以外,我覺得更重要還是要服務人的幸福,服務與中國夢的實現,也就是實現有意義的發(fā)展,因為我們城市單純追求GDP惡果已經付現出來了,比如說造成的生態(tài)的問題、工業(yè)病的問題。
克服工業(yè)病,從哪入手呢?
明確目的
工業(yè)病主要是為了手段而忘記目的,必須把目的擺在第一位,這一點我認為是大數據或者意義所聚焦的這個點,也就是治理工業(yè)病我們能夠把更多的事情聚焦于做事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聚焦于手段,在我們城市建設理念里面,要突出以公眾為中心,因為公眾是意義的最終的賦予者,那么為他們來辦實事。
公眾是意義的最終的賦予者(明確百姓需求著手)
過去聚焦于手段的時候,經常是做了很多老百姓不需要的事情,比如說我們在調查的時候,電子政務服務提供者,提供了很多的服務,但是老百姓不需要,不需要的你就可以認為他不是實事,也就是說,辦實事首先要有需求導向,要有公眾導向,那么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種意義導向,這些意義決定了你做事的價值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
高效率的做工卻無意義一直被詬病
過去當在做城市建設的時候,凡事創(chuàng)造價值的部分,都有很強的規(guī)劃性,有很的組織性,安排了很多資源,但是他聚焦到意義上,他就是業(yè)余的,也就是說這個是拍腦門決定的,是一個抽象的為人民服務,他沒有一個專業(yè)的系統來校正你做的事是否符合意義,現在我感覺,智慧城市首先要建立一個專業(yè)化的意義聚焦系統,也就是建立一個目的和手段鏈接在一起的系統,我們的大數據是干嘛用的,就是反應說,到底我們做的事,有沒有意義,需要不需要,不要用很高的效率做了一些民眾不需要的東西,為此我們要建立一個專業(yè)化的意義系統,也就是給這個意義賦值的系統。
通過網絡手段明確民眾需求目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網站的建設中就有很多建設指標,比如說通過互動,來把民眾的意義和政府進行充分的交流,這里面包括對民眾的及時反饋,強調民眾參與的答復率、參與的便捷度、反饋的有效性,這些東西從什么意義上來說提高了我們的智慧呢?就是使意義更加專業(yè),在專業(yè)系統的支持下,能夠抵達我們做事目的的系統。
加強公眾參與建設,一種對智慧城市的立法系統
"網上宿遷"他提出:智慧在民間,力量靠群眾,也就是提出網絡問政,通過網民與部門一對一的交流,使我們減少盲目做事的可能,實際上這就是在糾正城市病,糾正這種脫離群眾的工業(yè)病。我們可以看到還有一些地方提出7X24小時這樣的一種交流方式,官員的一言一行在網上緊接著就有5個打分,這5個打分雖不至于把他選下臺,但他自己看著就會產生反應,上級看到也會產生反應,這相當于建立了一個7X24小時的這個系統。
城市的競爭力表現在哪呢?
你就會發(fā)現,哪些美國和西方這些民主國家,他們雖然很明主但是他不辦實事,我們可以不可以把我們的競爭力表現在辦實事上,就是我們7x24小時,天天在和老百姓溝通,我不說7x24小時天天在選舉,我天天可以在溝通,天天可以在辦實事,你是四年溝通一次,最后什么也不會辦,這個時候哪個城市競爭力強,要把城市競爭提高到這個角度來認識,那么這里面關鍵在哪呢,不是說走去舉例說明式的簡單調查,現在大數據要求的不是抽樣,而是全面數據的這種反饋,你能對民意做出全面的反饋和響應,我相信這對城市的競爭力會有極大的提高。那么我們看到,這種專業(yè)賦值的系統,也就是把意義系統專業(yè)化,選舉我們都認為是工業(yè)時代的事情,我們這種意義交流,能夠隨時交流的用戶體驗,會在用戶體驗上產生共鳴,在這上面看到實效。
體驗是什么呢?(提升用戶體驗)
體驗就是意義的獲得,獲得意義了就是很好的體驗,意義失去了就是壞的體驗,所以體驗的對象就是意義,能夠把握意義就能夠提升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