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日發(fā)布預測稱,2021年全球存儲在公共云上的數據量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傳統數據中心自上世紀60年代起對企業(yè)數據的把持將被云打破,企業(yè)進入All in Cloud時代。
IDC預測,全球數據量正迎來爆發(fā),將從2018年的33ZB增長到2025年的175ZB。推動這一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云計算具備彈性擴容、按需使用、按量付費等優(yōu)點,云數據中心正成為企業(yè)新的數據存儲庫。2021年會成為轉折一年,存儲在云上的數據量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
隨著遷移上云的解決方案變得簡單可行、遷移過程的安全保障提高,企業(yè)All in Cloud在全球范圍內是既成事實。
據德意志銀行分析報告,中國現在有84%的企業(yè)有意愿要上云,認為云是未來。
“全站上云”在阿里云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國內領先的云存儲企業(yè)115科技將公司全部數據遷移至阿里云上,完成了互聯網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公共云數據遷移,總量超過100PB。
阿里巴巴也首個明確提出“All in Cloud”。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在今年3月表示,全站云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整個阿里經濟體要All in Cloud,成為“云上的阿里巴巴”。
上云也在改變華爾街對企業(yè)投資價值的判斷:有云,是一家先進企業(yè)的表現;沒有云,很大程度上對新技術的利用上仍算作傳統企業(yè)。初創(chuàng)企業(yè)尤其是獨角獸公司的成功,與云有了強綁定。
Snap在其2017年的IPO招股書中就曾單獨列出:計劃未來五年斥資20億美元購買谷歌云服務、10多億美元購買AWS服務,以此向華爾街示好。
惠普、英特爾等半導體、IT企業(yè)共同催生了硅谷,而Airbnb、Uber、Pinterest、Lfyt等新硅谷的獨角獸則無一不生長在云上。國內近一半的獨角獸公司也將核心業(yè)務部署在阿里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