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正日益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資源,出門旅游,往往先在網上搜尋相關資訊,這種依賴性便產生了網絡商機。10日下午,2013兩岸智慧旅游高峰論壇在臺北舉辦,與會者探討了云計算、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將如何影響傳統(tǒng)的觀光旅游業(yè)。
在線旅游的升級版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介紹,互聯網在零售、出版、娛樂、旅游、金融等5個領域發(fā)展最為迅速,去年大陸的在線旅游交易額達到1729億元人民幣,而智慧旅游是在線旅游基礎上更高級的階段。
高新民稱,智慧旅游綜合運用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整合成了一個全新的旅游資訊系統(tǒng),大陸目前僅停留在規(guī)劃階段,不僅有技術障礙,還有制度障礙。他認為,智慧旅游包括三個層面的信息化:旅社、酒店等業(yè)者的信息化,旅游行政監(jiān)管部門的信息化,為旅游者提供服務便捷化。
重視旅游體驗
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副會長劉喜臨稱,從景區(qū)的經營管理來說,智慧旅游絕不是簡單地提供資訊,而是串通起旅游前、中、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服務。
他舉例說,如今人們外出吃大餐,往往是手機先“吃”大餐。他們在吃飯前要先用手機拍照,再傳到網絡上,這是一種用餐體驗。他說,智慧旅游不是網絡上純虛擬的,一定要回歸到人的角度來思考,重視旅游體驗,通過網絡把人在旅游中應獲得的體驗找回來。
新機遇新挑戰(zhàn)并存
高新民表示,今年國務院出臺了三個政策,給發(fā)展智慧旅游帶來了新機遇。一是推動“寬帶中國”,減小農村、城市的信息化差異;二是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市場,信息消費現集中在移動互聯網;三是促進信息化、工業(yè)化的融合,提升企業(yè)信息化水平。
不過高新民也坦承,智慧旅游是個全課題,技術、商業(yè)模式、制度面上都有不少問題,例如大陸許多城市推動免費WiFi(無線上網),這對智慧旅游是很好的基礎工程,可是現行的完全靠政府投資模式,顯然是不可持續(xù)的,它合理的商業(yè)模式該是什么?
編者注:18個城市入選首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這18個城市分別是:北京、武漢、福州、大連、廈門、洛陽、蘇州、成都、南京、黃山、溫州、煙臺、無錫、常州、南通、揚州、鎮(zhèn)江和武夷山。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把一些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然后為廣大游客量身定做,提供適需對路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