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5.09.25 發(fā)布日期:2015.09.25
轉型壓力下,求全還是求專? 本期a&s測試室又測試了很多新產品,我們在感慨技術進步神速的同時,卻也從測試中產生了不少疑惑,現(xiàn)在的產品基本都在追求更多、更全的功能,目的就是滿足各類型需求應用,時代發(fā)展所需,這無可厚非;但問題出來了,由于新舊功能大集成,設備對原有技術尚能輕松應對,但對增加的新技術,使用起來則有些勉強,給人的有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感。對這種技術大集成的產品,確實夠令人困頓,說它不支持新功能吧,它有此功能;若說它支持新功能,卻又滿足不了需求;而真正實用的,還是原有的技術來得實在。這在智能分析領域表現(xiàn)同樣搶眼。目前的攝像機,都或多或少地支持智能分析功能,比如說基本的移動偵測,似乎已經成為一項標配技術,也是最易于使用的技術;但有些攝像機卻植入了數十種智能分析算法,而受限于芯片處理能力,真正能運行的應用很少;又因為算法的成熟性,更是給應用帶來限制。產品的功能大集成僅僅是一個例子,當今安防,產業(yè)收斂,轉型之路遙遙未到盡頭,求全則成了目前最普遍的現(xiàn)象,但卻又加重了產業(yè)的進一步同質化,且不僅僅是產品的同質化,連管理、研發(fā)、市場拓展也將會進一步同質化。如此循環(huán),各個設備商將會在市場上出現(xiàn)更多的正面競爭。無論產品也好,經營方面也好,反觀一些專注于某領域的設備商,倒是過得更為滋潤,比如說來邦的可視對講產品,獨樹一幟,市面上同類產品非常少;作為國內監(jiān)控設備第一集團軍之一,能如宇視般專一的,實為少見;另有捷順,專做出入口控制,有更多精力應對市場變化。從企業(yè)的轉型來說,跨界不代表轉型能成功,把產品線鋪得更全,在實力有限的情況下,只會分身乏術、兩頭難顧,最后易導致連自己所熟悉的領域也會失守。瓶子再漂亮,也只是花瓶,不能成為百年老店的口碑;重要的還是內容,只有好的內容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戶,多少個競標案例告訴我們,往往中標的,并不是價格最低的投標方,而是技術實力強、產品服務好的企業(yè)。求“全”之道,僅適用于極少數有實力的品牌商,對大多數設備商來說,“?!?,且是有特色的“專”才是發(fā)展之道,也才能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專”并不需要通過自我求“全”來解決,合作不失為強強聯(lián)合的最佳手段,如被收購前的安訊士和麥視通、西部數據與華為/海康威視/浪潮的合作等。